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专题>>阳光工程>>重点公开事项
 

宁波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章程

发布时间:2022-11-23 | 信息来源:市残联 | 访问量:
】 【我要纠错】 【保护色】

宁波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基金会的名称是宁波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第二条  本基金会属于公募基金会,从事公益性、非营利性慈善活动。本基金会面向公众募捐的地域范围是:宁波市

第三条  本基金会的宗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弘扬人道,奉献爱心,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

第四条  本基金会的原始基金数额为人民币500万元,来源于社会捐赠、政府拨款及其他合法收入

第五条  本基金会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走中国特色社会组织发展之路,依照《中国共产党章程》有关规定建立党的组织,承担保证政治方向、团结凝聚群众、推动事业发展、建设先进文化、服务人才成长、加强自身建设等职责。

本基金会的登记管理机关是浙江省民政厅;党建领导机关是中共宁波市残疾人联合会直属机关机关委员会,业务主管单位是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本基金会接受登记管理机关、党建领导机关、有关业务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六条  本基金会的住所:浙江宁波鄞州区和济街95号616室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七条  本基金会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

(一)宣传残疾人事业,呼吁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鼓励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二)筹集、管理和使用残疾人福利基金。

(三)开展和资助有利于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文体生活、法律维权、社会保障社会服务和残疾预防等社会公益活动

(四)表彰残疾人优秀人才和为残疾人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

(五)开展与国内外、港澳台友好团体、机构、人士的交流与合作。

 

第三章  组织机构、负责人

第八条  本基金会由19名理事组成理事会。

本基金会理事每届任期为5年,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

第九条  理事的资格:

(一)承认本基金会章程,热心公益事业,具有较强的议事和决策能力;

(二)为推动本市残疾人事业作出贡献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负责人和本市社会知名人士;

(三)在本人从事的业务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与其他理事没有近亲属关系。

第十条  理事的产生和罢免:

(一)第一届理事会理事由业务主管单位、主要捐赠人、发起人分别提名并共同协商确定;

(二)理事会换届改选时,由业务主管单位、理事会、基金会党组织、主要捐赠人共同提名候选人并组成换届领导小组,组织全部候选人共同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理事;

(三)罢免、增补理事应当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四)理事的选举、罢免结果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十一条  理事的权利和义务:

理事享有下列权利:

(一)本基金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基金会的活动;

(三)对本基金会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对本基金会的工作进行审议和监督。

理事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本基金会章程,执行理事会决议;

(二)维护本基金会合法权益;

(三)完成本基金会交办的工作。

第十二条  本基金会的决策机构是理事会。理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制定、修改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

(二)选举、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罢免、调整理事;

(三)审议基金会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决定重大业务活动计划,包括资金的募集、管理和使用计划;

(五)审定年度收支预算及决算;

(六)决定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七)决定由秘书长提名的副秘书长和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听取、审议秘书长的工作报告,检查秘书长的工作;

(九)决定基金会的分立、合并或终止;

(十)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三条  理事会每年召开2次会议。理事会会议由理事长负责召集和主持。

有1/3理事提议,必须召开理事会会议。如理事长不能召集,提议理事可推选召集人。

召开理事会会议,理事长或召集人需提前5日通知全体理事、监事。

第十四条  理事会会议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理事因故不能出席,可书面委托其他理事代为出席理事会,委托书必须载明授权范围理事会决议须经出席理事过半数通过方为有效。

第十五条  下列重大事项的决议,须经出席理事表决,2/3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一)章程的修改;

(二)选举或者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三)章程规定的重大募捐、投资活动;

(四)基金会的分立、合并或终止;

)年度收支预算及决算的审定;

)审定由秘书长提名的副秘书长和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决定调整理事或设立名誉职务

)其他重大事项的决议。

第十六条  理事会会议应当制作会议记录。形成决议的,应当制作会议纪要,并由出席理事审阅、签名。理事会决议违反法律、法规或章程规定,致使基金会遭受损失的,参与决议的理事应承担责任。但经证明在表决时反对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该理事可免除责任。

第十七条  本基金会设监事1名。监事任期与理事任期相同,期满可以连任。

第十八条  理事、理事的近亲属和基金会财会人员不得任监事。

第十九条  监事的产生和罢免:

(一)监事由主要捐赠人、业务主管单位分别选派;

(二)登记管理机关根据工作需要选派;

(三)监事的变更依照其产生程序。

第二十条  监事的权利和义务:

(一)依照章程规定的程序,检查基金会财务和会计资料,监督理事会遵守法律和章程的情况。

(二)列席理事会会议,向理事会提出质询和建议,并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以及税务、会计主管部门反映情况。

(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基金会章程,忠实履行职责。

第二十一条  在本基金会领取报酬的理事不得超过理事总人数的1/3。监事和未在基金会担任专职工作的理事不得从基金会获取报酬。

第二十二条  本基金会理事遇有个人利益与基金会利益关联时,不得参与相关事宜的决策;基金会理事、监事及其近亲属不得与基金会有任何交易行为。

第二十三条  会设理事长和秘书长,从理事中选举产生。

第二十四条  基金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本基金会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二)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周岁,秘书长为专职;

(三)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四)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五条  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能担任本基金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一)属于现职国家工作人员的;

(二)因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刑期执行完毕之日起未逾5年的;

(三)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正在执行期间或者曾经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

(四)曾在因违法被撤销登记的基金会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或者秘书长,且对该基金会的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自该基金会被撤销之日起未逾5年的。

第二十六条  本基金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每届任期5年,连任不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超届连任的,须经理事会会议出席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或党建领导机关)审查并经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七条  本基金会理事长为基金会法定代表人。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

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应当由中国内地居民担任。

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在任期间,基金会发生违反《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本章程的行为,法定代表人应当承担相关责任。因法定代表人失职,导致基金会发生违法行为或基金会财产损失的,法定代表人应当承担个人责任。

第二十八条  本基金会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会议;

(二)检查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三)代表基金会签署重要文件;

(四)提出任命秘书长人选名单;

(五)可授权委托副理事长代理行使专项职权;

(六)章程和理事会赋予的其他职权。

本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在理事长领导下开展工作。

副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协助理事长落实理事会决议;

(二)根据分工,负责分管工作;

(三)完成理事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理事会决议;

(二)组织实施基金会年度公益活动计划,报理事长审批;

(三)拟订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计划,报理事长审批;

(四)拟订本基金会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报理事会审批;

(五)向理事会报告基金会的工作情况;

(六)协调各机构开展工作;

(七)提议聘任或解聘副秘书长以及财务负责人,由理事会决定;

(八)提议聘任或解聘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由理事长审批;

(九)决定各机构专职工作人员聘用,报理事长备案;

(十)章程和理事会赋予的其他职权。

第二十九条  本基金会根据工作需要可设立名誉职务,由理事会决定聘任。

 

第四章 财产的管理和使用

第三十条  本基金会为公募基金会,本基金会的收入来源于:

(一)政府资助;

(二)组织募捐的收入;

(三)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一条  本基金会组织募捐、接受捐赠,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符合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

第三十二条  本基金会组织募捐时,应当向社会公布募得资金后拟开展的公益活动和资金的详细使用计划。重大募捐活动应当报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本基金会组织募捐,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摊派及变相摊派。

第三十三条  本基金会的财产及其他收入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挪用。

第三十四条  本基金会根据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使用财产;捐赠协议明确了具体使用方式的捐赠,根据捐赠协议的约定使用。

接受捐赠的物资无法用于符合本基金会宗旨的用途时,基金会可以依法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收入用于捐赠目的。

第三十五条  本基金会财产主要用于:

(一)符合本章程宗旨的各项事业和活动及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

(二)遵照捐赠者的意愿,资助有利于残疾人事业的项目和活动;

(三)本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日常办公经费支出。

第三十六条  本基金会的重大募捐、投资活动是指:

(一)举办大型公益募捐活动;

(二)政府拨款用于扶残助残系列活动;

(三)一次性注入50万元以上或连续逐年注入10万元以上的国内外募捐、资助活动;

(四)为保值增值,50万元以上的投资活动。

第三十七条  本基金会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第三十八条  本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

本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

第三十九条  本基金会开展公益资助项目,应当向社会公开所开展的公益资助项目种类以及申请、评审程序。

第四十条  捐赠人有权向本基金会查询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捐赠人的查询,基金会应当及时如实答复。

本基金会违反捐赠协议使用捐赠财产的,捐赠人有权要求基金会遵守捐赠协议或者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捐赠行为、解除捐赠协议。

第四十一条  本基金会可以与受助人签订协议,约定资助方式、资助数额以及资金用途和使用方式。

本基金会有权对资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受助人未按协议约定使用资助或者有其他违反协议情形的,本基金会有权解除资助协议。

第四十二条  本基金会应当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本基金会接受税务、会计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税务监督和会计监督。

第四十三条  本基金会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出纳。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四十四条  本基金会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业务及会计年度,每年3月31日前,理事会对下列事项进行审定:

(一)上年度业务报告及财务收支决算;

(二)本年度业务计划及财务收支预算;

(三)财产清册。

第四十五条  本基金会进行年检、换届、更换法定代表人以及清算,应当进行财务审计。

第四十六条  本基金会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组织的年度检查。

第四十七条  本基金会通过登记管理机关的年度检查后,将年度工作报告在登记管理机关指定的媒体上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的查询、监督。

第四十八条  本基金会应当合理设计慈善项目,符合本会宗旨和章程的有关规定。优化实施流程,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慈善财产使用效益。

本基金会建立健全慈善项目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对慈善项目的立项、审查、执行、控制、评估、反馈等环节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要求,设立项目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行使项目管理职责。

本基金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慈善受益人。本会管理人员的利害关系人不得作为受益人。

本基金会开展重大慈善项目,应当由理事会表决通过,且同意的人数不得低于到会理事人数的2/3

本基金会的重大慈善项目包括:

(一)年度慈善项目计划;

(二)超过50万元的慈善项目。

本基金会开展重大慈善项目之前,应当及时向业务主管单位报备。

项目资金的使用要严格遵守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按照捐赠协议专款专用。

慈善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要自觉接受财政部门、审计机关、业务主管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认真履行信息公开义务,接受社会监督。

本基金会要加强慈善项目档案管理,保存慈善项目的完整信息,做好慈善项目的建档归档工作。

 

 

第五章 终止和剩余财产处理

第四十九条  本基金会有以下情形之一,应当终止:

(一)按照章程规定终止的;

(二)无法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继续从事公益活动的;

(三)基金会发生分立、合并的;

(四)依法被撤销登记或者吊销登记证书的;

(五)由于其他原因终止的。

第五十条  本基金会终止,应在理事会表决通过后15日内,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第五十一条  本基金会办理注销登记前,应当在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的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完成清算工作。

本基金会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在清算期间不得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五十二条  本基金会注销后的剩余财产,应当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通过以下方式用于公益事业:

(一)捐赠给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用于宁波市残疾人事业;

(二)捐赠给宁波市慈善总会用于宁波市残疾人事业。

无法按照上述方式处理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组织捐赠给与本基金会性质、宗旨相同的社会公益组织,并向社会公告。

 

第六章 章程修改

第五十三条  本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15日内,报业务主管单位(或党建领导机关)审查同意。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或党建领导机关)同意后,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

 

第七章 党组织建设

五十四  本基金会按照党章规定,经上级党组织批准设立党组织。如暂不能单独建立党组织,支持通过联合建立党组织、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等方式,在本组织开展党的工作。

五十五  本基金会党组织负责人,一般由本基金会秘书长以上负责人中的中共正式党员担任,如需要由其他同志担任的,报党建领导机关审核同意。

五十六  探索建立开放式党组织和党小组,对党员有3名以上,但能接转组织关系的党员不足3名的,建立功能型、拓展型党组织。

五十七条  本基金会换届选举时,应先征求本基金会党组织意见;本基金会变更、撤并或注销,党组织应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并做好党员组织关系转移等相关工作。

五十八  本基金会为党组织开展活动、做好工作提供必要的场地、人员和经费支持,将党建工作经费纳入管理费用列支,支持党组织建设活动阵地。

五十九  本基金会支持领导班子与党组织领导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组织负责人参加或列席管理层有关会议、党组织开展有关活动邀请非党员的社会组织负责人参加。

六十  本基金会支持党组织对本会重要事项决策、重要业务活动、大额经费开支、接收大额捐赠、开展涉外活动等提出意见。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一条  本章程经2019年530日第七届理事会会议表决通过。

第六十二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于理事会。

         第六十三条  本章程自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返回顶部】 【 打印本稿】 【 关闭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